close

撫宗族之今昔 展東莞之史貌



封氏遷居歷史細節已不可考,如同謎一般的長巷。圖片右側為當年的封氏宗祠。

源志

封姓起源於今河南封丘

封姓源頭有兩種說法。一是出自薑姓,是炎帝的後裔。炎帝裔孫名鉅,曾為黃帝之師。夏朝時,封鉅的後代被封於封父(今河南省封丘縣西封父亭),為諸侯國,後人曾經稱他為封父,以地名為人名。封父之國滅亡後,分為兩姓,一為封父姓,一為封姓,稱為封氏,世代相傳;二是自復姓改姓而來。根據《魏書 官氏志》的記載,北魏時,有鮮卑族代北復姓是賁氏改姓封,其後世子孫亦稱封氏。在北宋政和年間,封氏後人封朝奉之父兄弟三人南遷,一居新會,一居廣州,一居東莞。在東莞居住者就是封朝奉之父,即是封朝奉之父從南雄保昌封坑遷居東莞,後封朝奉遷居寮步石埗。

今志

石埗封姓人口僅有百餘人

唐末五代十國時,封姓南遷的腳步加快,今四川、安徽、浙江、江西、湖北均有瞭封姓人傢。宋元以後,封姓在南部省份的分佈區域進一步擴大,漸有進入今廣東、廣西、福建之地者。如今,封姓在全國分佈較廣,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二百七十位的姓氏,其中山西、四川兩省之封姓約占全國漢族封姓人口的50%以上。自宋朝時期封朝奉遷居東莞後,目前寮步石埗、石碣鶴田廈、虎門太平、黃江與大嶺山均有封氏族人,但比較分散,沒地不超過200人。作為東莞封氏發源地寮步石埗,如今也隻有100多人。

這裡是當年封傢莊的門口,解放後被拆瞭牌坊。

姓氏之旅

封氏祖先擇渤海發展勢力

獲知東莞封氏的起源在寮步石埗村純粹意外。這個意外來自於一位封氏後人提供的線索。早在一個月前,就得知寮步有個地方是封氏後人的聚居地。幾經周折後,終於找到瞭這個地方 石埗村。但當我來到該村後,便惶恐不已:石埗封氏的族譜一本都沒有存下來,拿到手的《石步村志》(在石埗村,此 步 同彼 埗 )對封氏的記載也隻是片言隻語。因為當年 陳敬亭事件 村莊被毀,一切消失於戰火中,如今村中的大姓又都是從厚街橋頭村搬來的陳姓後人,人數稀少的封氏後人自然難以熱心追尋祖先的來龍去脈瞭。

幸好封姓是中華姓氏中來源比較純正的姓氏之一,沒有其他姓氏動輒五六種來源的復雜。據《封丘縣志》記載,封姓源出於如今河南封丘,是以地名為姓的姓氏。另外還有一個來源是鮮卑族代北復姓賁氏改姓封。無論哪個源頭,包括石埗在內的大多數封氏後人都公認出自渤海郡。其實,東漢時封氏祖先封岌選擇河北景縣、獻縣一帶紮根(漢時此地分屬渤海郡與河間國)是有原因的。

東漢政權的建立,是以士族為社會基礎的。作為朝內侍中的封岌對當時的形勢是非常清楚的。他雖然能夠觸及朝廷權柄,但還算不上高級士族,隻能屬於中下士族。以這樣的身份地位,若想在當時的齊國,謀得一席之地是相當困難的。但渤海郡地理環境非常優越,它緊靠海河,土地肥沃,更重要的是,這裡不但沒有強宗大姓稱雄鄉裡,社會環境也相對安定,而且與北方少數民族相毗鄰,可以借此腳踏兩船,與朝廷討價還價,謀取自己更大的發展空間。

朝奉之父從南雄遷居東莞

從東漢時期的封岌到北宋政和年間的封朝奉,封氏傳瞭多少代,我無從得知。我隻知道北宋年間封朝奉之父兄弟三人南遷,從南雄再往南,一個去瞭新會,一個去瞭廣州番禺,最後來東莞居住的就是封朝奉的父親,叫什麼名字也無從查尋。從陳璉《琴軒集 宋朝奉封公墓碣銘》獲知,封朝奉是葬於白泥坑的,也即是在如今的篁村元嶺村。跟東莞其他姓氏祖先來莞的理由一樣,說不定他當年就是被美麗的篁村吸引瞭才遷居東莞的。加上他官居朝奉大夫的身份,完整的表述可以這樣:封朝奉任職期間路過東莞,被東莞風景吸引,幹脆搬來這裡住瞭。可惜歷史不能假設,沒有史料的證明,一切隻是空想。

封朝奉搬來寮步石埗村的具體時間也無法確定。在《石步村志》的記載中,隻有一個北宋政和年間的大概時間。我在石埗的封屋逛瞭幾圈下來,並沒有發現這位封氏一世祖留下任何痕跡。在封傢莊裡面的封氏宗祠,據說長達到40多米,寬達到20多米,但如今隻能面對著民居的四壁。

東莞封氏發源地隻剩百餘後人

繼續在石埗村的封屋閑逛。奇怪地發現村名有 石步 和 石埗 兩種寫法。後來才知道 石埗 是古稱, 石步 是現稱。至於後來才建的牌樓和村小學還是保留著 石埗 ,是村民的要求。 埗 即是 埗頭 ,為碼頭的意思,東莞的寒溪河就經過村子,古時這裡有一個碼頭。當年封氏祖先遷居此地時,不知道是不是看上瞭這個碼頭出入的方便。

站在封傢莊牌樓的廢墻旁,歷史的變遷如畫一幅幅在眼前閃過。這個曾經出過被稱為明代 四大銀王 之一封肖瑜的宗族,這個在封建朝代隻有100萬以上的銀元才可以稱為 莊 的莊園,可以想象當年這個宗族的繁榮與富貴,但短短的幾百年時間,一切都變瞭。這個最早來此地立村的傢族,到瞭2000年的時候,封氏後人竟然隻剩下瞭30人。這難以想象,卻是活生生的事實。

封氏衰敗的轉折點已無從尋覓 它隨著 陳敬亭事件 那一把火燒毀得蹤跡無存。我們所能獲悉的原因是封建宗族矛盾。但為什麼不是封氏族人欺侮陳氏族人,而是陳氏族人欺侮封氏族人呢?那是因為當時封氏族人已經勢單力薄瞭。所以封氏總有一個衰敗的轉折點。但由於沒有記載,村中再老的老人也老不過歷史,這就成瞭一個謎。石埗封氏人口的稀少,除瞭改姓外,外遷也是重要的一個原因,這也就難怪目前封氏在東莞石碣、虎門、黃江、大嶺山等鎮都有,分佈廣且不集中,最多聚居地也不過100多人。

老人在墻壁上刻下痕跡,猶如時光在雕刻歷史。

後世憶訪

石埗村封氏明代勢大財雄

●陳巨軒,《石埗村志》編帝寶產後護理之家|台中五星級月子中心寫者之一,65歲

●封秋培,石埗村封氏後人,82歲

記者:你們村口牌樓和村小學名字都寫成 石埗 ?這跟我手上的《石步村志》寫成 石步 不一樣,這是怎麼回事?

陳巨軒:用 埗 或 步 都沒有錯。 石埗 是古稱, 石步 是現稱。至於後來才建的牌樓和村小學還是保留著 石埗 ,是村民的要求。石埗村早在宋代就立村瞭, 埗 即是 埗頭 ,為碼頭的意思,東莞的寒溪河就經過我們村子,古時這裡有一個碼頭。立村至今已經有800多年的歷史瞭,這個名稱沒有改變過。改革開放後為瞭方便,開始使用 步 代替 埗 ,但涉及到重要建築時,包括村委大樓上面寫的,村民都要求用 石埗 。我記得建於2004年的石埗牌樓,剛開始就用 石步 ,後來在村民一致要求下隻能拆下瞭重寫成 石埗 。如今,年輕一代人已經習慣用 石步 ,但中老年人還是對 石埗 這個名稱有感情。

記者:封姓是最早來這裡居住的嗎?目前村中還有其他哪些姓氏?

陳巨軒:根據有關史料的記載,早在北宋宋徽宗時代,也就是政和年間,封氏祖先就從南雄保昌封坑遷居石埗瞭。其次來這裡的就是我們陳姓的祖先陳昂,從厚街橋頭村搬來這裡居住。目前全村有4000多人,人數最多的就是陳姓,大約有2000多人,其他的姓氏還有溫、王等。封氏如今在這裡隻有100多人。

記者:為什麼最早在這裡居住的封氏現在隻剩下這麼少人?

陳巨軒:原因有很多,但最重要的是由於舊社會封建宗族矛帝寶產後護理之家|台中產後護理之家帝寶產後護理之家|台中產後月子中心推薦盾,姓氏間互相欺侮,封氏被迫或改姓或遷走,這種情況在解放前尤其嚴重,那時候陳姓人口眾多,封姓人單勢薄,自然難立足。有人曾經戲言說: 如果解放晚幾年,石埗的封氏都有消失的可能。 解放後,人民當傢作主,才改變瞭這種現狀。不過封氏族人因此遷走瞭不少。在2000年人口調查時,封氏總共才30人。

記者:此地封氏在歷史上最鼎盛的是什麼時候?

封秋培:據說是在明代時,我們封姓的人比陳姓還多,現在陳姓居住的水圍一帶,都住著封姓的人,並且很富有,富商封肖瑜就是明代萬歷年人,他常到北京為皇宮采辦珍珠寶物,與茶山劉孔武同時被稱為 四大銀王 之一。當時我們封氏居住的這裡稱為封傢莊,以前沒有100萬銀元是不能稱 莊 的,正所謂能稱 莊 的肯定是員外,是員外不一定能稱 莊 。我還記得這個莊門的牌坊,到瞭1972年的時候,由於地分給瞭別人, 封傢莊 的門牌才被拆掉的,還被村民埋在瞭地下。

記者:你們封氏還存有族譜證明明代的鼎盛嗎?

陳巨軒:沒有瞭。不要說封氏的族譜,其他姓氏的族譜都難找到瞭。石埗立村800多年,由於歷經兵燹動亂,文獻散失殆盡,尤其是在清朝光緒二十九年,因陳敬亭(即是馬王海)事件,被清軍燒毀民房百分之九十,書籍、族譜等文物全部無存。目前編寫的村志等,包括人物篇在內,清朝以前者,已無文獻可證,僅從《民國 東莞縣志》中可以得到零星的史料,再有的就是以村中老人傢記憶中的傳聞補充一下。

鉤沉

封鉅封氏得姓始祖

據《封丘縣志》記載,封姓源出於薑姓,是以地名為姓的姓氏, 炎帝裔孫鉅為黃帝師,胙土命氏。 由此可知,炎帝的後裔鉅是黃帝的老師。到夏朝時,鉅的裔孫封父,跟隨大禹治水有功,被封為諸侯,建立瞭 封父國 ,封地在今河南封丘縣西封父亭。西周初年, 封父國 滅亡,封父的後代就用國名 封 作為姓,形成瞭封氏。故封氏後人尊鉅為封姓的得姓始祖。

地理志

寮步石埗村

自從封朝奉於北宋年間搬到寮步石埗村居住以來,如今已經有800多年的歷史瞭。最早來該地居住的封姓人口目前主要居住在石埗封屋,僅有100多人。據介紹,該村在2000年底人口調查時,陳姓人口有2292人,封姓人口隻有30人。但在明代時,該村封姓比陳姓人還多,並且還富有。

石碣鶴田廈村

鶴田廈村位於石碣鎮的西部,全村面積約2.4平方公裡,相傳明弘治年間立村,初建於江邊,取名 浪傘渦 ,由於該地地處江邊,地勢較低,常受洪水侵襲,後來村民全部遷入堤內,由於遷居的堤內居住地長有大片竹林,河湧成網,加上田地低窪,魚蝦較多,有很多的白鶴在此棲息和覓食,故取名 鶴田廈 。至2008年該村有人口1862人,其中封姓人口有100多人,為石埗封氏後人。

虎門太平與黃江、大嶺山等地

800多年來,石埗封氏後人還遍佈東莞虎門太平,以及黃江、大嶺山等鎮。每年上述地方都有封氏後人來石埗尋根。但據瞭解,封氏後人在東莞居住非常分散,像石埗村、田廈村等,有100多人已經算是比較集中的地方瞭,上述三處封姓人口更少,隻有幾十人不等。

石埗村牌坊。

名人志

封朝奉東莞封氏一世祖

在陳璉《琴軒集 宋朝奉封公墓碣銘》中雖然記載封朝奉之父是最早來東莞的,但由於其生卒不詳,沒有史料記載其生平,所以現在東莞封氏後人都以封朝奉為可查一世祖。封朝奉即是封德清,有關他的生平,史志並無記載,惟東莞舊志有關封氏族譜的記載: 先祖是南雄保昌人,宋初始遷居東莞。 封朝奉於宋政和年間(1111-1117)與妻子羅氏同葬白泥坑,該墓於1972年在篁村元嶺村被發現。墓室前有咸豐十年(1860年)七月其後代所立的重修青石碑,碑中間較大的刻字為: 宋大夫二世祖考德清封公、姚恭人羅氏墓 ,右邊上款記載瞭封德清生於宋,官至朝奉大夫。

封肖瑜明代 四大銀王 之一

據《民國 東莞縣志》記載,封肖瑜,石埗村封傢莊人,是明代萬歷年間人,以商起傢,與茶山劉孔武同時被稱為 四大銀王 之一。他常到北京為皇宮采辦珍珠寶物,獲利無數。辦瞭數年之久,皇宮累計欠他十萬兩之多,討瞭多次,太監就是不給。太監說: 主上沒有給錢,我怎麼給你? 肖瑜笑著說: 哪有天子欠債不還的道理,是你們吞沒瞭罷? 隔瞭一日,那太監拿著一幅黃綾給封肖瑜,上面寫著:當今皇帝欠東莞封肖瑜銀十萬兩。並蓋有皇帝的玉璽。他遂不敢再問。那幅黃綾,到清朝乾隆時,他的後人還保存著,後因雨水所積而黴爛瞭。

封彰祖亂世保衛鄉裡者

據《民國 東莞縣志》記載,封彰祖,字微之,石埗封傢莊人,生於元末。當時天下大亂,群盜並起,大府選材而武者以平亂,彰祖應募被錄用,嘗帶兵眾打敗南海龍潭盧遷善和三山趙仁可的盜匪,那時適東莞也不平靜,他於是還傢保衛鄉裡。

封溉山東即墨知縣

封溉,生卒年月不詳,封傢莊人,清康熙年代人。年幼喪父,服侍母親非常孝順。康熙五十年(1711年)中鄉試。後曾八次赴京應試均未中。後被授為山東即墨知縣,做瞭不少善事。封溉八十一歲卒於傢。

封浩林原7020部隊連指導員

封浩林(1930-2000),封屋人,出生於沒落的書香世傢。少時傢貧,念過幾年私塾便輟學,隨後跟堂叔在廣州以補鞋為生。因環境不佳參加國民黨軍隊,1949年解放,改編為人民解放軍,參加解放海南島,在海南島崖縣7020部隊,歷任班長、排長,1960年任連指導員。1975年轉入地方工作。2000年病逝。

封森榮兩廣縱隊第一司令部司號長

封森榮,又名勞力,生於1928年,原籍順德,日寇侵華,廣東淪陷期間,逃來封屋封傢避難。傢貧,1945年參加廣東人民抗日遊擊隊東江縱隊抗日救亡工作。同年八月參加中國共產黨。1946年6月30日隨東江縱隊北撤山東煙臺。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歷任戰士、司號、司號長等職,並先後參加豫東戰役、濟南戰役和淮海戰役,1949年6月隨解放軍兩廣縱隊南下廣東,在兩廣縱隊第一司令部任司號長。1950年5月轉業到佛山市公安局任幹部、科長,1979年12月至1986年任佛山市民政局副局長、科長。1986年12月離休。

當年封傢莊裡的老房子。

軼聞志

石埗村 陳敬亭事件

陳敬亭事件 影響瞭石埗村,也影響瞭居住於此的封氏傢族,因此有必要在此說說此事。

清末光緒年間的傳奇人物陳敬亭,曾在粵東的歷史舞臺上叱吒風雲,給世人留下難以磨滅的印象。陳敬亭出身貧寒,因牧馬得花名 馬王海 。據說,馬王海在廣州白雲山為清兵馬坊牧馬時,結識白雲寺曾為 巨盜 的高僧。因不滿朝政腐敗,社會不公,洋人橫行,加之名僧指點,馬王海便回鄉結黨聚眾,揭竿起義。馬王海也曾兩次被捉入獄,兩次皆脫險而逃。有一次,馬王海入會城巨富陳伯陶之傢行竊時,震怒瞭兩廣總督。總督立即下令虎門提督何長清,偕惠洲總兵吳祥達親自率部進行圍剿。馬王海事先有知,邊疏散村人,邊設哨站打探,以防不測。誰知哨站之人,夢醉青樓,醒來時分,已大軍壓境。馬王海即覺情況不妙,立刻帶領身邊十餘人突圍,左拼右殺,清軍死傷無數。馬王海殺出一條血路,逃至寒溪河岸邊的甘蔗地。喘息末定,見有一撥農民打扮的武裝分子朝他走來。隨從勸他刀槍應對,馬王海卻鎮定自若,認為自己行俠仗義,從不騷擾鄉鄰,與鄉鄰並無仇怨。當那撥人走近時,他將隨身帶的銀元全部撒去。誰料那撥人不理會,虎狼般向他撲來。馬王海後悔晚矣,終因大意輕敵措手不及而被擒。馬王海被押解到省城不久,便上演瞭笑傲法場、人頭落地的一幕。
arrow
arrow

    aeg028uq6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